公司新闻 > 卢森宝亚消防车辆参与国家(重庆)陆地搜救基地开展跨区域救援练兵
参加演练车辆途中开进 10月18日至20日,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救援力量——国家(重庆)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在重庆武隆县长坝镇开展跨区域综合实战演练,检验队伍应对重特大突发性地质灾害和大范围搜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实战能力。据悉,持续三天演练中,共有包括搜寻、救助、医疗、通信及保障等专业在内的70名消防官兵、13台车辆和装备模块及3条搜救犬参加本次演练,演练结合当前多发的垮塌灾害事故和“驴友”遇险等热点事件设置十余个科目,着重锤炼队伍在搜救方面专业水平和攻坚能力,砥砺队伍实战打赢硬功。 山体垮塌搜救演练现场,消防员580万立方滑坡体中搜寻到“被困者” 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的演练现场设置在武隆县长坝镇简竹村的山体垮塌的实地现场,该地于2013年9月6日发生滑坡,共有近580万立方体量的小山头整体滑坡,数间民房被埋。演练前,演练指挥部将一只代替“被困人员”的小白兔放入倒塌的民房废墟中,搜救队员被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搜寻,对“被困者”进行精确定位并实施搜救。搜救过程中,搜救队员首先利用搜救犬进行大面积搜索,对“被困者”被困区域进行初步确定,再综合使用雷达及音视频探测器(即“蛇眼”)对“被困者”进行精确定位,并通过“蛇眼”观察被困人员的位置和周围建筑垮塌情况。通过近一个半小时的搜寻,消防员在一处被埋压的现场成功搜寻到“被困者”小白兔。救援队员通过纵向破拆,支撑固定“被困者”周围空间,并成功实施救援。 据演练指挥部参谋刘先扬介绍,重庆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在本次跨区域演练中,重点对垮塌灾害事故救援的多个子科目进行了演练,长距离机动性实兵实地演练,旨在锤炼官兵应对垮塌地质灾害事故的专业化救援水平。 “驴友”遇险迷困山谷,救援队员48小时无补给深谷成功 搜救重庆武隆境内的喀斯特地貌是我国南方地区喀斯特地貌的有机组成部分,地表溪流、竖井、地下河、天坑等构成了武隆特有的喀斯特景观,山高谷深、沟壑遍布,是众多“驴友”及探险爱好者的天堂,也是极易出现迷山遇险事件的地区,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的“迷山搜救”演练场地正设置在此。 “驴友遇险往往发生在山高谷深、人迹罕至的区域,搜救过程中的不可预见性和意外事件时有发生,所以在搜救过程中要选择合理的路线和战术措施,尤其要借助专业的救援设备来控制救援风险和提高救援成功率”,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主任王跃平介绍到。本次迷山搜救演练科目中,队员需要在48小时内没有任何外部保障的情况下,深入高山峡谷对目标实施搜寻,利用绳索、滑轮等工具在溪谷中将“被困者”安全救出并转运,救援难度堪比实战。如此严从难设置科目,目的就是要在接近甚至超过实战难度的环境中锤炼队员的搜救技能,积累搜救经验,更加专业高效地处置此类救援事故。 机动高效装备精良,消防搜救奇兵专啃“硬骨头”
今年5月份才正式组建的国家(重庆)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是一支不折不扣的“搜救奇兵”,在“6.30”重庆潼南特大抗洪抢险救援中就已展露锋芒,是专门为应对重特大突发性灾害事故抢险救援而成立。在我国地震等灾害事故救援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全国共成立了八大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重庆搜寻与救护基地承担着西南地区重大地质灾害事故的“突击”和“攻坚”的职能,是抢险救援的机动部队和拳头力量。队伍按救援职能整建制配备人员,可以在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内,无需任何外部保障的情况下深入核心灾区独立执行搜救任务,此外,队伍还配备各类先进的救援设备四千余套,实行集通讯、医疗、后勤的“一体化”保障模式,是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有效补充和重大提升。 |